“案结事了”是当事人面对诉讼的期望,也是法院追求公平正义的目标。2021年9月24日,柳南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为了让农民工老李早日拿回被拖欠的辛苦钱,在案件宣判后仍不放弃沟通机会,针对双方分歧用将近一天的时间妥善处理,不但让被告当场向老李支付了被拖欠的工资,也解开了双方的心结,促使被告服判息诉打消了上诉的打算,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
原告老李在被告某南宁建筑公司承建的工地做工,工程完工了却被拖欠了工钱,2021年6月,老李将被告起诉至柳南法院,要求被告建筑公司支付自己的劳务费。
该院立案庭速裁团队受理本案后,从具体证据及案情认真考虑,认为本案存在调解的基础,速裁团队随即利用送达应诉与原被告积极沟通,因被告公司远在外地,法官多次电话与被告公司沟通,了解到公司同意支付工资,但对双方之间某几项款项性质存在分歧,速裁团队计划在庭审中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适时进行调解。但庭审当天,被告公司无故缺席庭审也未向法庭递交任何证据,法官依法对案件进行了缺席审理,经审理法庭判决被告公司在法定期限内向老李支付劳务费4万余元。
然而判决宣判后,被告却现身表示不服判决要求上诉,上诉意味着老李的工钱将继续被拖欠,双方将再次进入新一轮诉讼中。对此,承办法官抓住被告从外地赶来办理上诉程序的时机,组织双方面对面对存在分歧的每一笔款项的性质、付款时间等进行仔细核实,从80元的卸大理石款、到4000元的某小工利润差,速裁团队均一一把关,经过近一天细致地对账后,最终确定了老李被拖欠的具体工资数目,被告公司在认可的情况下,当场向其支付了被拖欠的工资,同时公司也当场表明不再提起上诉,老李的讨薪路就此圆满完结。
案件虽小,却从中体现出法院不以“案结”为终点,而是心系群众实际问题的切实解决,真正做到案结事了。